8月6日至12日,电气工程学院“电亮红途微党课先锋团”前往蒙阴县,开展了为期7天的红色实践活动。团队紧密围绕“青年说·微党课”项目理念,依托电气专业的独特优势,传承沂蒙精神,构建了“学习—创作—传播—实践”的完整闭环模式。

实践筹备阶段,团队提前构建“蒙阴红色资源库”,整合历史影像与文献档案,同步开展沂蒙精神专题培训,为实践筑牢根基。调研环节采用“双线调研法”:一方面深入孟良崮纪念馆、蒙阴县博物馆等红色遗址,通过文献研究、资料查阅,全面收集历史素材,梳理沂蒙红色文化脉络;另一方面立足专业特色,以电气视角对比革命时期煤油灯、手摇发电机与现代发电设备,形成详实调研记录。

微党课创作中,团队先在纪念馆拍摄战役场景复原、历史照片墙等素材,收集担架队、妇救会等群体的感人事迹;再以战役中军民协作故事为原型,融入“理论讲解+情景演绎+专业关联”元素,在红色遗址实地取景拍摄,打造兼具思想深度与专业辨识度的作品。同时,团队组建青年宣讲团走进社区,既传递党的理论知识,还分享微党课成果,推动红色文化与科学知识深入基层。

此次社会实践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之旅,也是青年成长的淬炼之行。不仅挖掘传播了蒙阴红色文化价值,创新红色精神传播形式,更让红色教育融入居民日常,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生动载体;对学生而言,在红色调研中深化国情社情认知,在微党课创作与宣讲中提升组织协调、沟通协作能力,实现“理论+技能”双赋能。未来,团队将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与专业实践融合,以青春力量助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