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时路,砥砺新征程”。为弘扬革命精神,继承先辈革命传统,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7月1日,机械工程学院“忆往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德州市天衢新区赵虎镇王泽村,聆听老兵王致祥老先生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王致祥,1931年生人,1947年参加儿童团。1948年参军,任渤海教导团七连通讯员,同年12月编为华野七纵廿师六零团四连战士。1948年11月6日参加淮海战役渡江南下,打追击战到湾沚、郎溪、广德,又回到镇江,打黄浦江和吴淞口,之后南下从江苏、浙江、江西一直到福建泉州,一路消灭国民党部队,在福建泉州守卫一年多。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9月至1955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役。复员后先后担任扫盲教师两年,担任村支书三年,前往吴桥县张鳌人民公社公安派出所从事治安管理工作,后回村在村支部担任多项职务。先后荣获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一次,1954年12月营队嘉奖一次,重大战役中获奖章4枚。复员后任教师期间,获得河北省吴桥县优秀教师奖章及奖状。

在讲述中,王老先生谈到,“多带一发子弹就多打一个敌人,我思想上就是这么认识的。这是我身为一个党员的觉悟”。
王老先生声情并茂地讲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同学们用心聆听红色故事,被王老先生为祖国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所激励,深刻地体会到现在和平稳定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王老先生最后还嘱托新时代大学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学校要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去报效祖国。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让同学们触摸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名为“担当”的种子。大家明白,所谓“不忘初心”,正是要像老先生这样,把对党的忠诚融进每一次选择、每一份坚守;所谓“牢记使命”,就是要在和平年代接过接力棒,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变成服务社会的本领,把对英雄的敬仰化作脚踏实地的行动。
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把老先生的故事带回校园,做成“行走的党史课”;要在专业领域刻苦钻研,让中国制造多一份“硬核”力量;更要在人生路上始终记得:今天的安宁,是无数个“王致祥”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而明天的中国,该由我们用奋斗去书写。夕阳下,实践团队的队旗在风中飘扬,那是对老先生嘱托的回应,更是新一代青年迈向新征程的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