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干加油站 -> 正文

“我一直惦念着这里的发展和全体居民的福祉”——习近平主席对澳门的深情牵挂

发布日期:2024-12-22   来源:   点击量: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广大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营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不断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澳门是祖国的掌上明珠,我一直惦念着这里的发展和全体居民的福祉。”

真挚的话语,有一种穿透时空的力量。

从在地方工作,到在中央分管港澳工作,再到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席一直惦念着澳门——

这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他第七次踏上这块土地,“每次来到美丽的澳门,都感到十分高兴”;

先后5次给澳门的老人、高校师生、小学生回信,心系同胞福祉、寄望澳门发展;

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间,亲自谋划和推动了大量内地同香港、澳门的合作项目,澳门回归第二年便率团访问澳门。

1/4个世纪的牵挂,折射的是习近平主席深厚的人民情怀和深邃的战略考量。

“掌上明珠”的澳门“集中精力拼经济、谋发展、搞建设,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澳门曾经与祖国母亲离散400多年,历经岁月的沧桑,屈辱、孤苦。以至于当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需要顶着重重压力,才能在校舍二楼阳台竖起一面自制的五星红旗。

25年前,漂泊游子归来,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激荡。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是澳门居民的期盼,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期盼。

对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时刻挂怀。

他关心澳门居民安居乐业——

10年前来澳门,繁忙行程中,习近平主席冒着毛毛细雨前往石排湾公屋,探访澳门普通居民家庭。

“老梁,给你带了一份纪念品”,在码头工人梁志华家,习近平主席指着一套景德镇产的花瓶和餐具说。一句“老梁”,道出了领袖对人民的真情,道出了祖国同澳门的血脉亲情。

习近平主席将这次走访比喻为“推开了一扇窗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澳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安定的喜人成就。

没有辜负期望。澳门整体失业率长期维持在低于2%的水平;澳门七成以上居民住在自购物业中,人均住房面积超过20平方米。

他关心澳门居民老有所为——

2009年1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到澳门街坊总会看望老人,话家常、做“吉祥牛”手工。2019年,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30位老人给习近平主席写了封信,重阳节当天他们收到了回信。习近平主席在回信中希望他们“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多向澳门青年讲一讲回归前后的故事”。

努力做到最好。澳门居民平均预期寿命83.1岁,是全球预期寿命最高的地方之一,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太平洋地区典范”。

他关心世纪疫情冲击下澳门如何应对——

2021年1月,采取视频方式听取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的述职报告,习近平主席坚定表示:“中央始终关心澳门同胞的福祉、关心澳门发展”“我们将继续全力支持澳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事实证明一切。今年12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澳门会见贺一诚,贺一诚表示,“衷心感谢习主席和中央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在中央大力支持下,五年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坚强有力应对三年新冠疫情的冲击,推动特别行政区各项建设事业全面迈上新台阶。”

祖国始终把澳门作为掌上明珠,始终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的最坚强后盾,始终为澳门发展提供最大机遇。

背靠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支持,特区政府积极作为。印有金莲花的澳门身份证,背后是特区政府给予居民的幸福保障——出生津贴、15年免费教育、医疗补贴、现金分享,以及相关的就业保障和创业资助……澳门居民的所需所盼成为特区政府的施政纲领,“小而富”“小而劲”“小而康”“小而美”成为澳门的魅力名片。

“这些成就的取得,凝结了全体澳门居民的智慧和辛劳”“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社会各界拼出来、干出来的”“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安定祥和局面,集中精力拼经济、谋发展、搞建设,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温情的话语,饱含着最真诚的信赖与关爱。

“一方宝地”的澳门“要坚定落实规划,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  

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考察,着重强调的是——“初心”。

“一定要牢记开发横琴的初心就是为了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要坚定落实规划,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

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强调:“需要注意的是,中央决定开发横琴,目的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这个定位要把握好,不能发展一些与这个定位不一致的产业项目。”

澳门地处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北与珠海接壤,东与香港隔海相望,西与珠海湾仔、横琴隔江相对,南濒南海,是“一方宝地”。同时,澳门发展空间狭小,回归之初仅20多平方公里,而且经济结构长期“一业独大”。面对发展规律、时代变迁,无论从地理面积还是经济安全的角度,澳门都面临拓展发展空间的现实命题。

10年前,习近平主席来到这里,鼓励澳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果”“深化同祖国内地特别是同广东省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在区域合作中拓宽澳门发展空间,增强澳门发展动力,努力实现与内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5年前,习近平主席来到这里,更进一步明确“当前,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为澳门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

横琴,与澳门隔水相望,面积约106平方公里,是澳门的3倍多。澳门地理位置优越,但是面积狭小,琴澳合作,正是解决发展瓶颈的一把“金钥匙”。

海岛蝶变,始于2009年。那年1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第一次考察横琴,并在之后视察澳门的讲话中宣布中央政府已决定开发横琴岛,指出“这必将为澳门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有利于澳门经济的长期繁荣稳定与发展”。习近平同志5次考察横琴,每一次都为横琴的建设发展指引方向。如今,横琴已经从“新区”发展为“粤澳深度合作区”。

澳门回归25周年,考察横琴,习近平主席还为“检验合作区开发建设的成效”提出了3条标准——要看在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上,有没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成果;要看在发挥“两制”之利、推进两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上,有没有创造新的制度性成果;要看在以琴澳一体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上,有没有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

每一条都直抵“初心”。

近年来,琴澳和鸣,不忘初心。

2024年上半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9.9亿元,同比增速提升至6.1%。其中,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等“四新”产业增加值117.8亿元,同比增长6.4%,“四新”产业实有企业17061户。

放眼整个澳门,迎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东风,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带来的机遇,澳门与内地的合作不断深入,获得双赢。

青春涌动的澳门“希望广大青年心系澳门、心系国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澳门3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0所高校、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在校学生有5.56万人。澳门共有青年社团223个。青春涌动,是这座城市的活力所在。

习近平主席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少年、儿童,投向澳门的希望和未来,在澳门留下了许多关于青春的故事。

做孩子们的大朋友。习近平主席关心的是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他回信勉励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小朋友们“不辜负杜岚老校长的期望,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健康成长,长大后为建设澳门、振兴中华多作贡献。”

他还“如约而来”,在英才学校主题为“‘一国两制’与澳门”的公开课后,走到学生中间,即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濠江中学的光荣历史也映照出了广大澳门同胞始终秉持的深厚爱国情怀。爱国主义为澳门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打下了坚实的社会政治基础,使‘一国两制’实践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结出繁荣昌盛发展的累累硕果。”

做大学生的引路人。习近平主席着眼于勉励莘莘学子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他回信勉励澳门科技大学师生“继续传承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澳门回归25周年,习近平主席来到澳门科技大学,师生们激动不已。在与“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团队的师生交流时,习近平主席说:“你们的工作很有价值,这个项目转化以后的实用意义很大。”“我看好你们,一定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做创业青年的知心人。习近平主席谋划为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他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高兴地说:“港澳青年发展得好,香港、澳门就会发展得好,国家就会发展得好。要为港澳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社会环境。”

如今,越来越多澳门创业者在横琴、大湾区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澳门年轻人享受“无感切换”的双城生活。



[1] [2] 下一页